多地严查营运车接顺风车,职业司机陷入困境
半个月内,广东、江苏、重庆等十余城接连出台政策,明确禁止营运车辆接顺风车订单。广东广州、东莞等地已有司机因违规被罚款5000元,部分司机晒出罚单,引发行业震动。平台也同步响应监管,对营运车辆限制接单,甚至直接关闭服务入口。

职业顺风车司机首当其冲,尤其是租赁营运车辆的司机,面临“退车押金难退”或“转行网约车内卷”的两难选择。有司机表示:“车辆租金每月照交,现在接不了单,只能硬扛或违约。”
行业洗牌加速:从“灰色地带”到规范化管理
顺风车本质是“分摊成本”的非营利出行方式,但近年职业司机涌入,通过“多平台接单、跨城往返”实现盈利,模糊了顺风车与网约车的界限。此次政策收紧,旨在“还顺风车一片净土”,推动行业回归共享初衷。
多地交管部门强调:营运车辆需持网约车双证(驾驶员证、运输证)合规运营,而顺风车仅允许私家车在固定路线接单。这一规定直接切断了职业司机的“低成本接单”路径。
乘客体验变化:从“秒接单”到漫长等待
“以前下单秒接,现在半小时没人理”,多地乘客反映顺风车响应速度大幅下降。有分析认为,职业司机退场后,真实顺风车主数量有限且接单频率低,导致供需失衡。
部分乘客转而选择快车或专车,间接推高了网约车订单量。司机群体呼吁:“跨城订单必须让乘客承担返程高速费,否则亏本接单撑不住。”
司机群体分化:退场与坚守的博弈
尽管监管趋严,仍有司机持观望态度:“风头过了就能继续接单”。但更多司机选择转型:
- 退租营运车,承担押金损失;
- 回归网约车平台,加入合规运力竞争;
- 转行其他行业,如物流配送或实体服务业。
司机诉求明确:“平台应配合监管,从源头限制营运车注册顺风车,而不是只罚司机。”
网友热议:政策能否根治行业乱象?
- @穗城老司机_陈师傅(广州):租车公司现在催着交租金,退车要扣1万押金,真是进退两难!
- @山城快车王(重庆):支持严管!以前顺风车被职业司机玩坏了,真车主反而接不到单。
- @鹭岛通勤族(厦门):现在早上叫顺风车迟到两次了,政策能不能别一刀切?
- @莞深摆渡人(东莞):罚款5000块,半个月白干!平台为啥不提前预警?
- @苏E自由行(苏州):快车单量涨了,但跨城单还是亏,乘客不出高速费坚决不接!
总结:此次政策调整标志着顺风车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向规范发展。职业司机被迫转型,乘客需适应新的出行节奏,而网约车平台或成最大受益者。未来,如何在“便利”与“合规”间找到平衡点,仍是行业核心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