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约车行业要加速成为司机“权益之车”

随着行业格局初步确定,从以往的一路狂奔进入到如今的平稳发展,也就意味着这一行业进入到存量发展阶段,需要解决参与各方“分蛋糕”问题。

个别抽成高、随意调价,诱使驾驶员超时劳动、疲劳驾驶等问题之前屡有曝光,这是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。日前,交通运输部、中央宣传部、中央网信办、国家发展改革委、公安部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《关于加强交通运输新业态从业人员权益保障工作的意见》,要求网约车平台要合理设定抽成比例上限、支持从业人员参加社会、保障从业人员获得合理休息。

数据显示,2019年网约车市场交易规模为2095亿元,较上年增长27.2%。虽然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,网约车用户数量有所下降,但随着疫情之后社会经济恢复正常,网约车行业的发展前景依然被看好。

与此同时,司机端活跃用户为2051.7万,相比于2019年年初增长19.8%。网约车行业已然成为一个拥有庞大从业人数的行业,也是中国公共交通体系日益重要的基础设施。

然而,随着网约车行业格局初步确定,从以往的一路狂奔进入到如今的平稳发展,也就意味着这一行业进入到存量发展阶段,需要解决参与各方“分蛋糕”问题。尤其是头部网约车平台利用市场优势,很容易形成对司机的不对等博弈,面对不断提高的抽成,司机没有讨价还价的能力,只能被迫接受。

据媒体报道,一些网约车平台抽成比例能达到25%甚至更高,而司机和乘客对每一单的抽成比例、计算方式毫不知情。

如此会造成一系列恶性循环,由于司机被抽成后平均单费偏低,不得不拼命接单保证收入。这会造成司机长时间工作,身体疲劳,服务质量也会随之下降。如此也间接加深了司机对于网约车平台订单的依赖程度,一旦拒绝单价偏低的派单,就可能被剥夺后续订单,更谈不上对平台抽成的用脚投票。网约车平台也可能因高抽成而强制司机多接单,进一步加大了司机负荷。

由此可见,网约车平台高抽成与司机过劳工作之间有明显的因果关系,损害了司机作为劳动者的应享权益。此次8部门要求网约车平台合理设定抽成比例上限,就是要解决的权利痛点。当网约车行业拥有如此巨大的市场规模,涉及从业人数如此之多,也就必然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,注重包括抽成在内的利益分配举措公平性和普惠性,让广大从业者能够获得合理回报。

当然,网约车司机所希望的不仅是平台抽成比例的合理化调整,同时也希望获得更充分的保障。尤其是在社保缴纳方面,部分网约车司机作为自由职业者,与平台之间是相对松散的契约关系,但这不等于平台可以坐视司机社保等方面“裸奔”。因此,8部门要求网约车平台企业为符合劳动关系情形的司机缴纳社会保险,鼓励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司机自愿参保,就是要求网约车平台针对不同的劳动关系,对司机采取分类管理,尽可能让符合条件的司机都能享受平台缴纳保险资格。而网约车平台也可以通过参与意外险等商业保险,为其他非固定劳动关系的司机提供多一份保障单。

8部门提出的总体要求要实现常态化执行,仅仅依靠网约车平台自律是不够的。此次通知指出,各地工会组织要将网约车司机作为推动建会入会的重点群体,最大限度吸收从业人员加入工会,探索建立司机和平台双方平等协商机制。工会进一步发挥专业化、组织化力量,能够凝聚司机形成合力,通过更有效的维权路径保障自身权益。

给广大整日奔劳的司机更完善的福利及权利保障,让他们不至于为了每天到手的收入越来越低而发愁、总是为可能出现各种意外而无社保兜底担惊受怕,是网约车平台的应尽责任。毕竟,网约车平台最大的资产不是那些后台计算机、算法,而是在路上为乘客提供服务的司机。很难想象,一个司机充满怨气、疲于奔命的网约车平台,能够靠服务赢得乘客口碑,实现良性发展。

当然,网约车行业作为新兴行业,本身也处于不断探索发展中。网约车平台要承担什么样的平台保障责任、如何合理厘清平台日常运营成本与司机劳动报酬之间的边界,需要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、网约车平台和司机之间有更多开放式讨论和协商,制订兼顾各方合理收益的发展模式,让网约车行业成为从业者的“权益之车”。

网约车问题请联系微信:CCSK166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0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头像
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!
提交
头像

昵称

取消
昵称代码图片